我認識的魯迅先生,是從他的著作中見到的。
後起的作家們即使在文學與思想上不去模仿,可是至少也會從中得到一些啟示與靈感。是魯迅先生的短文與小說使新文藝站住了腳,能與舊文藝對抗。我沒見過魯迅先生,只能通過他的著作去認識他。看了泰山的人,不一定就認識泰山,但是泰山的高偉是看它的人畢生所不能忘記的,即使有看錯的幾點,也絲毫無損於泰山的偉大。
看看魯迅全集的目錄,大概沒人會說這不是個淵博的人。可是淵博二字還不是對魯迅先生的恰好的評價。學問淵博並不見得必是幸福。有的人,正因其淵博,反倒不敢道出自己的意見與主張,只能保守而無所施展。有的人因為自己的淵博,慢慢的擺出學者的架子,眼中別無他物。而魯迅先生,在文藝上博通古今中外。學問比他更淵博的,以前有過,以後也會有;但像他這樣把一時代治學的方法都抓住,隨時隨事都立在領導的地位,恐怕一個世紀也難見到一兩位吧。他寫古文古詩寫得極好,也熱烈的擁護新文藝,並且牽引著它前進。
我們自己假如也把研究、創作、翻譯,同時並作,我們的成績又能有多少呢?假若魯迅先生能閉戶寫作,不問外面的事,也許能寫出比阿Q更偉大的東西,可是,那就不叫魯迅先生了。我不曉得假若魯迅先生閉門寫作,能夠有什麼貢獻。我只知道魯迅先生的愛護青年與好管閒事是值得欽佩的事。魯迅先生寧可少寫些文章,多替青年們看稿子;他寧可少享受一些,而為青年們掏錢印書,他提拔青年,因為他不肯只為自己的不朽,而把青年們活埋了。至於愛管閒事,的確使魯迅先生得罪了不少的人。他的不留情的諷刺譏罵,實在使長者們難堪。假若他活到今日,一定不會老老實實的住在上海,而必然用他的筆時時刺著那些不會怒,不肯犧牲的人們的心。
魯迅先生說過,“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我們,便是這發揚的人!儘管我們沒有魯迅的才華橫溢,但我們也有一顆民族心。周總理說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可如今的中華早已立起,那麼,就為中華的巍峨聳立而奮鬥吧!
初二:王悅
作文空間(www.ZuoWen.Space)專稿 歡迎分享推薦給你的朋友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