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月亮
即使從早到晚竟沒有一件事令你覺得順心,即使這世界好像有人成心和你作對,即使你怎麼想也想不出生活的色彩和理由何在,然而只要你不經意地推開窗子,看到那像是專程來安慰你的、聖母面龐一樣溫柔而仁慈的月亮,你的心頃刻間就會被一種深情融化,會帶著歉疚檢討自己為什麼忽略了天上這一輪無法言說的美的所在。
看月亮,其實是在看自己。人世間,沒有一面鏡子能把你照得這樣透明,並把你的心思猜得這樣透徹,叫你心甘情願地向她傾訴,沒有一點顧忌和保留。咄咄逼人、眩人眼目的太陽決然做不到這一點。太陽可以使冰山消融、江河奔騰、田園吐翠、百鳥齊鳴,但它絕對不可能讓你在它刺眼的注視下,掏出心來說話。
太陽做不到,太過詭秘的星星們也做不到,我們往往喜歡猜測星星們在想什麼,卻不太願意把自己心裡的秘密輕易告訴一個看上去不太可靠的人。在嗓音大得嚇人、動不動就發脾氣的雷霆面前,我們除了臉色刷白、渾身戰慄以外,恐怕什麼都想不起來。彩虹的確會讓我們覺得它美艷無瑕,但是那種美,老實說,和孔雀開屏效果差不多,我們最多只是個觀賞者。
不管時光逝去了多少,我看月亮時的恬靜和幸福感,非但沒有失去,反而與日俱增。月亮哺育著我們的心靈,使我們不至於蛻變為冷血動物,不至於不懂得愛與思念。
說到思念,並不是人人都有的素質,人性的厚薄、氣質的高貴程度,取決於思念的深度。「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吟誦的是月亮,吟誦的也是思念。月亮就是思念的同義詞。貝多芬的名曲《獻給艾麗絲》浸透著月光,也浸透著思念。思念是月光的代名詞。看到月光想家人、想親人,是古往今來都避免不了的。而杜甫的《月夜》不可不讀。「今夜麒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不讀不知中國人之重情。
學會審美的眼光看世界,看萬事萬物,是從領悟月色之美開始的。月色之美,使人間所有對著調色板作畫的人,都顯得滑稽可笑。筆和顏料是無論如何也也畫不出月亮之神韻的,還有月亮那堪憐的淒迷和醉人的婀娜。但看月色色調的變化,就令你目不暇接,乳白的、蝦青的、幽藍的、絳紫的、明黃的、橘紅的,每一款顏色都使人流連,並有一種微妙的情緒與之暗合。再看月亮的形態之變異。有時她瘦成飛燕似的月牙;有時她又豐潤得如同玉環。而無論環肥燕瘦都顯露出無與倫比的美。
月亮的美是找不到替代物的。我常想,一定是月亮刺激並激活了我們的美感神經和美感意識。有人說,人類是從學會使用火種才開始進化的,而我卻認為,我們的祖先是因為發現了美,才慢慢走出蒙昧和野蠻的。
我相信,月亮是我們人類細膩的美感和幽雅情致的締造者。美的境界有很多,月亮的可觀可賞之處不可勝數。看吧!她蒙著薄薄的面紗,款款地在天庭踱步,儀態萬方,風情萬種,有嫵媚纏綿之致,有玲瓏剔透之感,有半嬌半嗔之趣,有距人千里之態。有時朦朧得叫你無法把握,有時明朗得叫你稱奇。若小鳥依人則含情脈脈,若頤指氣使則自恃甚高,真有令你哀也不是,憐也不是,喜也不是,惱也不是,手足無措的尷尬無可名狀。
最後,我要說的是月亮包容萬物、體恤生靈、超越時空的敦厚與仁愛。古代哲人有言:「明月無私照」。她無盡的如水清輝,盡灑人間的每一角落,不分軒輊,不計親疏,沒有一絲的猶豫,也不做一點點的保留。「月華如水」的比喻是這樣的貼切!水的靈性是任何物體都相形見絀的,水的透明使所有的物質因混而汗顏,水的潤澤是只有在乾涸中生活過的人才能體味的。
想這皇皇宇宙、浩浩乾坤,誰能施與我們慈愛並激發我們摯愛?誰能像月亮一樣,給予我們美感並昇華我們美感?誰能像月亮一樣,使我們立於斗室而靈系八方?
【亮點透析】
這是一篇文字優美的隨筆。作者把月的美淋漓盡致地表述了出來,並能由此及彼地展開聯想,發千古之幽思,與讀者對話。由此文我們亦不難看出作者的淡淡愁思。看月,亦是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