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文章裡,我都寫到,夢是多麼神奇,多麼美妙。可我知道,一覺醒來,任我再怎麼回想,都無法將夢的碎片,再復原成一個真實的夢境,因為有太多的關於細節的碎片再也想不起,再也找不到。
但是,在記憶的碎片中,最先被找到的往往是那些平凡細碎的瑣事。文學作品裡,一些我自以為瑣碎的細節,卻會給我最深的印象。關於細節的記憶,如一條條細線編織起我對文學的夢想。
給我最深刻印象的是《基督山伯爵》,那應該是我小學五六年級讀的,之後再也沒有太多時間重讀一遍。
可是,我會永遠記得法利亞長老用襯衫做的繩梯,用魚骨做的蘸水筆,用爐灰做的墨水,用魚湯做的照明燈和寫在手帕上的巨著。
我會永遠記得大盜羅傑范巴躺在墳墓裡,悠閒地看著《凱撒回憶錄》,我會記得阿爾培被綁架時,還能安之若素,倒頭就睡,在夢中與伯爵夫人跳著一支極樂舞。
我會記得意大利狂歡節上,千奇百怪的吹平安燭遊戲,會記得那一場午夜的賽馬,會記得異彩紛呈的花車遊行以及意大利人無處不在的恭維。
在那個年紀,《基督山伯爵》就是我的唯一一個朋友,朋友。我總是在夢裡和書裡的鄧蒂斯,美茜蒂斯一起在海上吹風。
後來就少有時間去將文學裡的細節用心品讀。漸漸只能在減縮的文本、速食的文化裡尋找些慰籍,再也沒有了以前讀書時的欣喜和感動。
我記得,小時候會自己去做一點肥皂水,吹起一個個流光溢彩的肥皂泡泡。我總想把他們握在手裡,好好的把玩,可是他們從來不肯在我手裡多停留一會。
而現在《莊子》《論語》再沒有時間去讀,取而代之的是“心靈雞湯”“懸念說書”,它們就如同一個個肥皂泡泡,陽光下溢彩流光,好不美麗!可是當我真的想去仔細品讀,它們卻都急不可待地在我手心裡破碎。
細節才是文學作品最有力的武器,於之言語中逗出的細膩情感,像清細的泉流,淫浸著讀者,令人感動、憤怒、喜悅於無形之中,著實神妙。
高考後,我定要將那些遺失的碎片一一找回,把那些分手太久的經典名作一一找回,用字裡行間淌過的細流,滌淨我心路跋涉的疲倦,用那平凡的細節,感動我日漸麻木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