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一個烽火連天、英雄輩出的年代;三國,一個撲朔迷離、疑問重重的年代;三國,一個令人神往、轟動幾世的年代。三國,它是一段言不盡,說不明的奇幻歷史。
第一次接觸《三國演義》時,我還只是個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雖說能看懂許多字,但卻不知其意。就這樣,一直到了四年級,我再次觀賞了這本名著。從前籠罩在心間的濃霧變稀了,文章大意也悟出了許多。如今,我又翻開了這本陳舊的書,打開塵封的記憶,暢談今之感言。
每每回想起“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段詩句時,我總會情不自禁地聯想到三國。或許,這正是三國的一個寫照吧。說到《三國演義》,也許有人佩服諸葛孔明的足智多謀,感動關雲長的忠心耿耿,感慨桃園三結義的情切。而我卻對那“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情有獨衷。也許有人不解,認為曹操不過是個奸雄、梟雄。而你們卻忽視了曹操的不凡才能。曹操門客眾多,這無不是表明了他任人為賢、知人善任麼?曹操的軍隊如此之雄大,這難道也不是表明了曹操超人的領導能力麼?曹操取冀州,奪荊襄,滅劉表,擁軍百萬,上將數千,兵精糧足,橫掃中原。意氣洋洋,躊躇滿志,旌麾南指。三國時期,“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然大多旋起旋滅,而後天下三分。三分之中,曹操實力最強,據天下三分之二,天下最終一統的基礎由此而奠定。這怎麼不說明曹操的政治手腕與軍事能力超乎尋常呢?曹操上任濟南相後,罷免了八名依附權貴,貪贓枉法的縣級官吏,又下令拆毀祠堂,禁絕祭祀。一時使濟南的社會風氣改變不少。遷都許昌後,曹操立即招募流亡農民,利用荒地屯田,後來又讓軍士屯田。曹操還大修水利,推廣種稻,使中原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這不正是體現了曹操的治世本領麼?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這正是曹操的人格風範。這種人格風範,氣勢恢宏,君臨天下,是他成為三國時期最有成就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內在決定力量。但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曹操縱然是稀世偉才,但他也有不足。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可見其“奸”。他曾狂語:“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可見其“惡”。
有道是,大丈夫俠肝義膽,應擒日月,斬星斗,做一番轟轟烈烈、經天緯地的大事業,只有這種人才是真的英雄,才會有號召力,才會席捲英豪天下來。這般,曹操不正是英雄麼?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曹操,他是才華橫溢的文人,他是凌雲壯志的政客,他是用兵如神的宰相。他是個善惡共存的奇幻偉才。
品淡茶,依坐窗前,手捧一名著,笑談風雲人物,縱觀三國之變幻。悠哉!悠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