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夏日的午後,我獨倚在教室的窗邊。學校位於鬧市,而教室在四樓,窗外正對著一座居民樓。正值午飯時間,放學回家的孩子們開始三三兩兩的出現。
最先出現的是一個女孩,在二樓,西邊,第一個陽台。陽台上吊蘭低垂,一枚枚葉子如一滴滴綠色的淚,盈盈欲滴;旁邊的水仙花開的正艷。女孩有一頭齊肩短髮,穿著粉紅色的T恤,上面印有小熊維尼的圖案。她舉著望遠鏡聚精會神的看著操場上揮汗如雨的男生,時而眉頭微蹙,時而吟吟淺笑。我想她大概愛吃巧克力,愛看席慕容,抱著巨大的毛毛熊才能入睡;她愛雨水親吻皮膚的愜意,她愛雪花消融在掌心的清涼;她愛聽風穿行而過,不知帶著誰的不可言說的秘密;有時會抬頭仰望天空,不用矯情的45°,不用扔出幾句有關青春的感慨,只是愛看那份雲卷雲舒的淡然或是繁星滿天的浪漫或是落霞滿天的絢爛;有時會為一件小事而耿耿於懷好幾天,有時也會為一件小事而大笑不止,和朋友永遠有說不完的話,隨身聽裡永遠有放不完的歌;愛叼著棒棒糖哼著歌,渴望單純美好的小幸福,討厭虛偽和做作,會為一件事而感動的熱淚盈眶,也會為一件事而義憤填膺,心直口快,有時木訥;小小的心裡卻裝這大大的夢,柔軟的角落裡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國度,耳邊縈繞著爸媽的嘮叨,乖巧的點頭,可是心卻早已經一個跟頭翻過十萬八千里,不知正在哪裡騰雲駕霧;有著細碎的歡樂和細碎的憂傷,正如漫天紛紛揚揚的櫻花,絢爛著一剎那的芳華。
接著是三樓。東邊,第二個。窗內隱約可見戴著眼鏡的男生正趴在臨窗的桌邊一邊吃飯一邊看書。他或許有一對勤勞儉樸的父母,不太富裕的家境和孤單的童年造就了他沉默靦腆的性格,書便成為了他最好的夥伴。從兒時栩栩如生的漫畫到稍大一點的《尼爾斯騎鵝旅行記》、《海底兩萬里》、《堂吉訶德》、《基督山伯爵》……到長大以後的卡夫卡、余華、季羨林……每次翻開書頁裡面便會躍然而出一個個繽紛多彩的世界。那世界有血有肉,有愛有恨,有淚水有歡笑;那世界有窮人有富人,有巍峨雄偉的大廈也有低矮破舊的瓦房……那世界有天馬行空的想像,也有殘酷的現實,每一個字被書寫用的力度都足以穿透時空。每一本書中都隱藏著一雙窺探世事的眼睛。那雙雙眼睛裡流露出的眼神是寬容的,淡然的,博愛的,也是悲慼的。它們讓他看到自身的不足,也讓他感受到自己所擁有的幸福,它們在每一個孤單的日子給予他成長所需的慰藉,在每一個惶恐的夜晚給予他前進的力量和勇氣。
四樓,西邊,第三個,又是一個男孩。男孩有著帥氣的髮型,側臉乾淨稚嫩,下巴的線條尖銳而鋒利,張揚著年少不羈的意氣。少年的指間燃起通紅一點,煙霧在眼前消散。少年笨拙的模仿著他自以為帥氣成熟的姿態。大概是因為父母都不在家,才得以偷偷的練習,男孩有著幾分興奮,也有這幾分不安。或許是因為覺得自己太年輕,有大把大把的時光可以揮霍;或許是因為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便急著掙脫父母用愛編起的繩索。於是他輕狂自負,於是他茫然無措,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燈紅酒綠中又往往隱藏著深不見底的漩渦。在現實中跌跌撞撞,或許真的會羽翼豐滿——畢竟現實的磨練要比紙上的說教真實生動的多。可是青春只如那煙花,盛開時奪目無比,卻只是那一瞬,便消失無蹤。待到兩眼昏花,鬢角如霜,只剩零碎的記憶,和滿地的惆悵。
一支煙吸罷,少年瀟灑的揚手,煙頭在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最後跌落在黝黑的泥土裡。
每一扇窗裡,都有一個不一樣的青春。我轉頭望著黑板上不知何時已抄滿的習題,拾起筆,開始埋頭書寫我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