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個印度故事--《有裂縫的水罐》後,我們常常都會從中得到些啟發。而我由此聯想到人自身。人們往往不是自大就是自卑,要麼目中無人,要麼就像那只有裂縫的水罐一樣顧影自憐。
話又說回來了。我十分敬佩那個印度挑水工。他善於將別人的缺點轉化為優點,創造有價值的東西。俗話說得好:“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印度挑水工就是這樣一位傑出的“鑒賞大師”。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矛盾的雙方一相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條件,雙方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矛盾著的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向自己相反的方面轉化。所以那個有裂縫的水罐,其實沒必要自卑。試想如果沒有裂縫漏水,怎麼會有美麗的花朵去點綴桌子“可見,缺點並不見得可惡。如果能正確地認識和聰明地處理,這些缺點是可以轉化的。
“轉化”是門藝術,它要求你慧眼獨具,更要有容人之心。在現實生活中,看不慣、見不得有缺點的人的大有人在,或是斥罵不休,或是避而遠之。學校裡,個別老師對學習不好的後進生斥之為“難雕朽木”,日後,他們也許就真的成了“配木”了。
當然,這裡必須強調,有的人雖然對自己的缺點並不“自卑”,但卻視而不見,這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這種態度連水罐都不如。對此,則不應忘記要他加強思想修養,培養進取之心。
生活中處處有哲學,給人以啟迪。以上就是我看這個故事所得的收穫。